时间:2023-07-31 08:27 作者: 记者 姚佩 杨晓妍 来源:渭南日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7月25日下午,位于少华山脚下的皮影博览园热闹非凡,来自广东的研学团在此参观学习。
灯光点缀、锣鼓敲响,唱腔嘹亮,光影之间,一出好戏登台上演。《老鼠偷油》《喜舞迎春》《闹社火》......演员们双手舞动皮影,嘴里高声吼唱,动情时双脚用力跺地打着节拍,烂熟于心的情节和唱词脱口而出,韵味绵长。舞台下,研学团的老师和孩子们随着跌宕起伏的情节,时而聚精会神,时而大声回应,时而鼓掌欢呼。“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看了皮影戏,还学会了制作皮影,玩皮影,更让我了解了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来自深圳的9岁小朋友文思晴说道。
当天,研学团还参观了明清皮影博物馆,欣赏了华州和陕西四五百年前的皮影精品及全国有代表性的九省皮影、丝路沿线的国家皮影,听取了解了皮影的历史文化。参观皮影制作现场,直观了解皮影制作工序,无不感叹手工艺人对文化传承的坚守。随后,研学团的孩子们化身“手艺人”,迫不及待地拆开准备好的皮影人偶材料包,认真进行上色创作,并将上色后的皮影人偶组装起来。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上台操动起影人,有模有样学起表演来,并配上台词解说,体验了一把皮影戏表演家的乐趣。“作为一家国学馆,我们特别注重我国的历史文化,这次我们选择来到陕西,就是为了更好地将陕西厚重的历史底蕴、非遗文化与研学旅行相结合,培养孩子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研学团老师邢宜滨说,孩子们也非常喜欢此次活动,整个过程都是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今天身临其境走进皮影的世界,我不仅玩得特别开心,也了解陕西的民俗文化,收获丰厚。回去了我要把自己所见所闻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带他们一起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皮影的魅力。”来自番禺的中学生程轶骞说道。
据了解,华州皮影被誉为“国宝”和“世界电影鼻祖”,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华州区注重加强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积极探索“非遗+”的新模式,多措并举加大对华州皮影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而少华山皮影博览园则是集皮影传承展览、皮影演艺制作、工艺推广、研学实践为一体,全方位展示皮影艺术的发展历程。该园相继荣获“陕西省第一批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陕西省第三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渭南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渭南市非遗模范传习所”等荣誉称号,今年暑期以来,已接待广东、广西、四川、天津等地的研学团2000余人次。
编辑: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