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渭南政法网首页 平安韩城网临渭政法网华州政法网华阴政法网潼关政法网富平政法网蒲城政法网白水政法网澄城政法网大荔政法网合阳政法网

首页华州新闻 >正文

秦岭售宝人

时间:2025-03-10 09:02 作者: 记者 陈志敬 来源:渭南日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居住在华州区金堆镇深山里的村民对于“两山论”深信不疑,他们科学有序地从满是宝藏的秦岭汲取“营养”,朝着乡村振兴之路稳步前行。

3月4日,秦岭刚刚经历了一场大雪。雪后的秦岭被大自然装扮成白色,宛如穿上白色婚纱的新娘,把独属于自己的美完美呈现。

华州区人大代表、优秀乡土人才、“金堆山珍”负责人时向荣和丈夫董建民事业的根基就在金堆镇,他们创办的“金堆山珍”形象店开在人流量最为密集的金堆镇政府旁。近年来,这个形象店已成为村民向外销售山珍的集散地。

据介绍,“金堆山珍”年销售额400余万元,山里村民85%以上的农副产品、食用菌、野生坚果和土蜂蜜等都由此销往全国各地。

助农

时向荣和丈夫本是洛南人,老家和金堆镇紧挨着。基于金堆镇“中国钼业之都”的美誉,年轻时,两人把创业的起点定在了金堆镇。如今,他们已成为地地道道的金堆人。

创业初期,他们开日用百货店,为村民和厂区工人提供生活用品。在那个交通不甚方便和物质尚不丰富的年代,待人和善、诚实守信的品质让他们在和同行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

彼时,山里的村民收入不高,为换取生活所需,常把食用不完的玉米糁、土豆等农副产品以及上山采摘的野蘑菇、松子、野山药等拿到集市上售卖。然而,由于交通不便,村民赶到集市的时间和工人下班时间不能契合,商品经常摆放很久都无法售完,村民上山采摘山货的积极性大受影响。

慢慢地,一部分坚持下来的村民摸索出了规律,每天早早起床前往集市,虽说销售稍有起色,可长此以往,身体又吃不消。他们就想到了在集市上开日用百货店的时向荣,把农副产品和山货放在她的店里代卖。

对于村民代卖的商品,时向荣夫妇很上心,只要顾客上门,就积极推销。卖完之后,迅速结清货款,他们的名气也因此越来越大,找他们代卖山货的村民越来越多,时向荣夫妇慢慢成了村民口中的“山货经纪人”。

聚宝

秦岭满山都是宝,积聚起来,销售出去,就能致富。这一点,时向荣夫妇坚信不疑。他们关掉了日用百货店,专心致志经营起了山珍生意。

时向荣夫妇一边现款大量收购村民的农副产品、野生食用菌和坚果,一边加大投资购买了松子脱粒机,鼓励村民上山采摘松塔,现场脱粒,现场付钱。用劳动换来收获的村民干劲更大了,不仅上山采松塔,还采摘野生食用菌、山核桃等。时向荣夫妇则高价收购,现款结清。

秦岭土蜂蜜又称百花蜜,蜜蜂因采中药材花蜜居多营养价值极高。金堆镇村民长期以来都有养蜂的习惯,为将土蜂蜜这一产业做大,时向荣夫妇投资建设了金堆镇第一个蜂厂。期间,本就有养蜂技术的他们向长辈和同行请教,认真研读养蜂书籍,养蜂技术日益提升,蜂蜜产量逐次提升。同时,他们还注重和自养蜂农沟通,把养蜂技术倾囊相授,帮助蜂农提升蜂蜜产量和质量。

还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大山深处,气温较低,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生长周期较长,正因为如此,农副产品的营养价值更高。时向荣夫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投资建设土豆粉条加工厂,精细化处理玉米、大豆等杂粮,开发了槲叶粽子等极具大山特色的特色农产品。

脱贫攻坚时期,随着政府投入力度加大,金堆镇大力发展高山西红柿和羊肚菌种植产业,时向荣夫妇同样担起了销售重任。自此时起,夫妇二人彻彻底底成了秦岭售宝人。

依托秦岭这个“聚宝盆”,时向荣夫妇注册了“大山浓绿”商标,结合市场需要和市民购买兴趣,一改以往散装销售模式,推出礼盒包装,使传统山珍更具卖相,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同时,伴随着华州区加大特色农副产品推广力度,“金堆山珍”走出大山,在华州城区开设形象店,并通过形象店的辐射带动和线上宣传,销往渭南、西安乃至全国,“金堆山珍”已成为响当当的走亲访友馈赠佳品。

共富

将事业扎根大山的时向荣,对于大山的馈赠如数家珍。

4月,刺嫩芽和羊肚菌到收获期;端午节前,槲叶粽子更具风味;7月,山里土豆成熟;8月,山上的核桃、松子等可以聚集采摘;9月,五味子、野蘑菇、木耳等野生食用菌如期上市;10月,百花蜜过滤罐装后上市。

元旦、春节前后,迎来一年一度的销售旺季。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被选举为华州区人大代表的时向荣和她的“金堆山珍”承担起了更多社会责任。

按照金堆镇党委提出的“镇有平台、村有特色、户有产业”的要求,“金堆山珍”先后和金堆镇东西坪村、寺坪村、铁炉村合作投资200万元发展金堆特色农林产业。目前,已形成以东西坪村巡马道、铁炉村和车台村为主的中华蜂养殖基地6处;以寺坪小学为基地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以东坪小学为基地的土豆粉条加工厂。同时,“金堆山珍”全力收购村民的粗粮、蜂蜜、坚果等特色产品,聘用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意愿的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销售收入逐年递增。截至目前,“金堆山珍”除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外,还就近解决了50余人务工就业,年工资50余万元。

“‘金堆山珍’带富了我们。在公司帮助下,我家的蜂箱从1箱到现在的10余箱,加上闲时上山挖药采松子,年收入3万余元。我还是蜂厂的工人,每月还能领1800元工资,一年下来又是2万余元,像我这样的山里人还有很多,我们守着秦岭这个‘聚宝盆’过上了好日子。”东西坪村村民李新明兴奋地说。

“创新销售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破解‘销售难’,把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宝贝销售至全国,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是我作为区人大代表的责任。坚信,我们将踏实地迈出这一步。”采访临结束时,时向荣坚定地告诉记者。

编辑:王倩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