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渭南政法网首页 平安韩城网临渭政法网华州政法网华阴政法网潼关政法网富平政法网蒲城政法网白水政法网澄城政法网大荔政法网合阳政法网

首页维护稳定 >正文

华县大明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纪实(图)

时间:2015-07-09 19:58 来源: 渭南日报 作者:张绚丽 张燕 郭永利 点击量: 次


润物春雨细无声 
华县大明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纪实


镇党委书记菊峰为困难户送去镇机关干部捐款。

雨后的大山总是郁郁葱葱。7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秦岭北麓的华县大明镇,一下子就被这里一尘不染的空气和云天一色的风光吸引了。

大明镇地处华县西南台塬区,近年来,大明镇党委、政府依托辖区省级桥峪森林公园、著名的蕴空山禅院和毛泽东祖籍地毛沟村等优越的自然条件,积极探索,不断强化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多层次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以实际行动奏响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篇章,促进了全镇持续和谐发展。

要让群众好办事

“以前办事找村上找镇上,功夫全花在路上了,还不一定能办成。现在好了,只要到了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就能办成……”7月2日,到大明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合疗事项的里峪口二组一村民高兴地说。

2011年6月,针对塬区交通不便、办事半径大的实际,大明镇本着服务群众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一站式服务”的便民服务中心,同时在全县率先建立了镇村便民服务体系网络推行“坐班制”,真正让群众“来之能办,办之满意”。3年来,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室累计为群众答疑解惑、化解纠纷、办理事项9000余件。

今年,全县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大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镇便民服务中心的管理制度再细化、责任再夯实、职责再明确、人员再充实、环境再提升。制订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等效能建设八项制度,设置民政、林业、卫生、信访、劳务、农业6个岗位,增加两名备勤人员,实行每天两次签到点名制度,同时对考勤奖罚、服务流程、承诺事项、大厅工作人员联系方式进行公示,让群众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村便民服务室,完善了硬件设施,统一配发了工作记录本,增加了坐班同志的薪酬。通过软硬件设施的提升,调动了镇村干部的积极性,提高镇村干部的工作效率,真正把镇便民中心和村便民服务室建设成联系群众的桥梁、反映村情民意的窗口、提供为民服务的平台、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枢纽。

同时,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分岗定则,将服务项目、工作流程、办结时限等公示上墙,使办事群众看得明白、办得顺利;在机关大院醒目位置设立便民服务公示牌,对基层站所负责人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去向等进行公示,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改善了机关的整体形象。将镇全体领导的分工和联系方式进行公示,加强信访接待工作,解决群众信访矛盾,满足群众诉求。在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中,做到了严格教育不放松,严格管理增效能,严格监督促廉洁,严格纪律必追究。

要为群众办好事

“原以为他们只是走走过场,真是没想到,困扰我们多年的饮水问题,镇上终于给解决了。”连日来,走进大明北耐、寺王等4个村,说起为民服务的事,这里的5000余干部村民个个有说不完的话。

为了把服务送到老百姓的身边,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大明镇党委在全镇范围内推行“村级承诺、镇村公开,党员干部一线推动,党委、政府实绩考核”的双向工作法,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了支部积极承诺、党员领导干部扎实帮扶的生动局面。

同时,创新运用双向工作机制,就是要把“自下而上的民意”与“自上而下的服务”相结合,采取“上下协作”,始终把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与群众的愿望统一起来,把干部的服务与群众的要求统一起来,让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

按照镇党委、政府2014年工作思路,全镇30个村结合本村实际,征集民意、召开三委会制定各村2014年度工作设想上报镇党委、政府;镇党委、政府利用全干会对各村上报的工作设想组织学习并在镇、村予以公开,接受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监督。

为了抓落实、求实效,大明镇党委政府随后又以“三百、三学、三触及三提升”为载体,在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以“结百对、联百户、办百事”为主要内容的“三个百”主题党建活动,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截至目前,各村已上报为民办实事120余件,向群众承诺实事102件,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06对。

在不折不扣落实群众各类“小事”的基础上,大明镇又坚持创新和优化,通过生态、物流、住房、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全镇人民营造了一个平安和谐幸福的温馨家园。

镇长杜向宏告诉记者,抓服务就是抓民生。近年来,大明镇紧紧围绕“高标准建设民生项目保质量,全方位落实民生政策不打折,大窗口提供民生服务不厌烦”的要求,全力做好民生工程各项工作,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据了解,2013年,大明镇除建成了桥峪水库安全饮水项目,解决了北耐、寺王等4个村的安全饮水问题,还扎实做好桥峪、马峪村秦岭北麓移民搬迁工作;完成了赵渔、李峪口和桥峪进峪路的建设整修工作;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共新建垃圾池136个,拉运填埋垃圾7000余方,投资117万元重点实施的白泉村“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县观摩验收中荣获第一;投资110余万元完成了6个村的阵地建设,并配备远程教育设备、文化活动器材,成为群众业余健身活动得好去处;投资50万元开展了孙堡、赵家等10个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作,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打响“四张名片”

经济“列车”飞驰的同时,如何发展富民富镇的镇域经济呢?

面对这一命题,大明镇党委政府以“四镇”建设为目标,加快实施以打工、养殖、干杂果为主导的农民增收战略,以小城镇和社区建设为引领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桥峪开发为重点的三产兴镇战略的三大战略,全力打响“秦岭最美峪道——桥峪、秦东最高峰——草链岭、关中最神秘寺院——蕴空禅院、毛泽东祖居地——毛沟“四张名片”,努力在项目建设、争项引资、结构调整、民生改善、服务发展上有新举措、新突破,加快建设“文明大明、大美大明”。

目前,全镇拥有干杂果面积2.6万亩,生猪养殖16万头,常年外出务工1.3万人,201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456元;

采访结束时,大明镇党委书记菊峰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今后,他们将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始终把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对准焦距、找准穴位,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


同时,以为民谋福祉为追求,全力支持和配合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加强学校、卫生院、文化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的看病就医、子女上学和文化活动设施条件;继续深入宣传新农保、新农合等民生保障政策,做好征收扩面工作,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保障水平;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自乐班大赛、书画展等活动,不折不扣地落实粮食直补、粮种补贴、计生奖扶等强农惠农政策;敞开信访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耐心倾听、认真调查、下势解决,不敷衍、不搪塞、不得过且过。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矛盾化解,开展警民联防群治,对镇点、村重要部位开展治安巡防,加大“两抢一盗”打击力度和反邪教工作,提升群众安全感系数,高度重视防汛、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平安大明建设。

编辑:马华莉

返回网站首页

法制网